2023年旅游行业的奇葩乱象层出不穷。忽如一夜春风来,遍地都是旅游卡。
我今年一共写过两篇揭露预售旅游卡割韭菜骗局的文章,其中在6月份发表的一篇硬是被涉案公司——一家连旅行社的资质都没有却在售卖旅游卡的文化传播公司投诉到让腾讯给强行删除了。真的无语。
今年连续写了几篇揭露旅游行业乱象(或者是打着旅游业的幌子做局骗人)的文章,感觉与坏人坏事斗争到心累,到处都是魑魅魍魉兴风作浪。原以为苦熬了三年的旅游圈会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大复苏,而结果却是:正经做旅游的举步维艰,打着旅游旗号骗钱的不法分子风生水起。
大家想必也发现了,2023年的直播间好像一夜之间就冒出了无数个之前从来没听说过的旅游公司,销售的产品无一例外都是旅游卡、会员卡等,有399元、499元、2400元、3980元不等,各类“创新”的旅游项目层出不穷。 骗子们今年都盯上了旅游领域。有不少消费者因为警惕性太薄弱,以及对旅游行业的了解太少、旅行经验不足而中招。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在涉及旅游的这些项目骗局中,包装手段其实并不高明,业内人士一眼就识破了。然而,很多对旅游行业的特点一无所知,贪便宜而警惕心不够的人确实会由于不懂而上套中招。 我之前写过一篇《旅游市场混乱的2023年:超低价、预收款、不签合同、变换马甲的三无旅行社兴风作浪》。一名读者反映她看到一个叫做“南方国旅假日”的视频号直播间在售卖超低价的旅游套餐产品,说交2400元就可以任选三条线路双人出行,三年内有效。担心是骗局,请我分析一下。 文章发表后,有读者留言反映说已经中招交钱了,还有人说差点就要交钱,幸好看到了这篇文章。
这名网友问我该如何投诉这些售卖旅游卡的骗子。
他可以找公安局报案。参见《整治旅游业乱象,文旅局只能来文的。武的谁来?旅游警察》。
某天我在刷朋友圈的时候可巧看到了一家叫“南方假日国旅”的旅行社的直播广告。于是,我点击了进去,亲眼看看这家不停地换马甲、直播销售旅游套餐的公司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点击的过程我录了屏,给大家看看。
拨开重重迷雾,脱去层层马甲,终于看到了这家公司在微信的注册身份是徐州航宇国际旅行社。而他们在微信上引流的公司名字叫南方假日国旅,点击进入后,名字又显示为携城假日。再次点击与客服对话,客服的名字又叫同城假期。我的妈呀,这是穿了多少层的衣服呀,不嫌热吗?一层层脱去外衣,才露出了真颜:徐州宇航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等一等,携城? 同城?好熟悉的名字。而真正的旅游业名企,携程旅行和同程旅行是“程”,路程的程,不是城市的“城”。
他们这是故意的。故意同音不同字,蹭知名旅游企业的品牌,让不明就里的消费者混淆。很多消费者可能经常听到携程、同程这两家旅游在线网站的名字,却没有仔细看究竟是哪几个字。所以,他们故意给自己批一件“携城假日”的马甲,就是为了误导消费者,而携程与同程的法务部还没什么办法起诉侵权。
这家公司销售的旅游卡是什么样的呢?我添加了客服人员,与其展开了对话。
我去!买下这张2400元的旅游卡,不仅能两个人玩3条线,还要赠送价值2980元的珠宝。合着人家还要倒贴一大笔钱。天底下有这样的好事吗?类似的预售旅游卡项目在全国层出不穷,还有399元、499元全国游等旅游卡项目,听起来非常诱人,让很多人忍不住冲动想掏钱。
这类旅游卡的套路在交付上。售卡方宣称包含的旅游线路都是不含大交通的,需要自理。至于当地花费,大家一定听说过一个词叫“零负团费”。消费者使用这种所谓的旅游卡报名参加的一定是超低价的购物团。这种旅游团的实质是组团方把一种叫做“人头”的商品卖给了接待方。组团方不仅不需要支付费用给当地接待方,反而还要从接待方手里拿钱,拿回卖人头商品的钱。所以,购买这种貌似划算的旅游卡,消费者真的捡到便宜了吗?
这些旅游卡项目大多利用广大民众对于旅游行业的陌生,故弄玄虚,故意整出一些新名词来欺骗公众,什么“目的地旅游”,什么“线上旅行社”,声称自己的项目是因为创新所以便宜。外行人一听貌似还挺有道理,内行人一听觉得骗术可笑。
必须提醒广大消费者的是: 售卖旅游卡,这件事本身就不合法,涉嫌非法集资。旅行社售卖旅游卡的行为已经超出了旅行社的合法经营范围。 前国家旅游局在2017年海涛旅游出事后,下文明令禁止预售旅游套餐以及“交押金送旅游”的销售模式。 2017年,前国家旅游局颁发了第130号文件,名为《关于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的通知》。明确规定:为防范旅行社经营旅游套餐产品带来的市场风险,禁止旅行社一次性收取两条及两条以上旅游线路(即两个及以上包价旅游产品)的旅游费用。各地旅游主管部门要全面排查旅行社捆绑销售两条线路(含)以上的旅游套餐产品问题,防范旅行社资金链断裂、游客预付旅游费用损失等引发群体性事件。
预售旅游套餐、预售旅游卡的行为明显已经违反了国家规定,违反了《旅游法》,极大地扰乱了正常的旅游市场。对此乱象,所有正规经营的旅行社都非常愤怒、非常无奈。
不少正经做旅游的对我说:“现在,在抖音和视频号上有很多售卖旅游产品的公司,还搞个所谓的白名单。他们的运营产品甚至管理人员根本不懂旅游法规。正经的旅行社不让经营,不正经的却给开白名单,市场太乱。”
此外,很多售卖旅游卡的公司连旅行社的经营资质都没有。没有旅行社资质的公司售卖旅游卡也违反了《旅游法》的相关规定。
目前,市场上在旅游领域的骗局主要有以下这几种形式:
1、招募合伙人、销售会员资质
打着开一家线上旅行社的旗号发展会员,以招募合伙人、招募达人的名义吸收公众资金,要求缴纳一定数额的合作费用,号称成为其合作伙伴后有着多么灿烂的赚钱前景,并且还能享受免费旅游或低成本旅游。这种形式的实质就是钻国家政策的空子,踩着国家政策红线做传销。
2、售卖旅游卡、旅游套餐
以售卖旅游卡、旅游套餐产品的名义,用超低价格为噱头吸引消费者。很多旅行社以线上直播的形式销售旅游套餐产品,用“先交钱再旅游”的预付款经营模式。游客交了钱,旅行社却不马上签订旅游服务合同,说是等参团的时候落地后再签。这种行为是国家不允许的,不合法的。
为吸引人,无论是售卖旅游套餐,还是售卖旅游卡,这类产品的价格一般都明显低于正常市场价,请大家一定提高警惕,仔细甄别,避免上当。
3、政策优化集成
以投资、加盟、入股旅游项目等名义,邀请社会人员尤其是老年人外出旅游考察所谓的项目,骗取其信任,与投资人签订合作协议书,宣称约定协议到期后返还投资人本金并获得高收益,鼓动消费者投资。比如,福建省某旅游开发公司以扩大产业为由,通过发放礼品、召开产品推介会等方式宣传,以投资旅游项目可获得月息2%的高额返利为诱饵,非法吸收资金1400余万元。
4、收取高额的出境游保证金
以收取出境游保证金为幌子,收取超出正常额度的高额保证金,提供旅游产品,并承诺给付高息。比如,北京某国际旅行社以“出境游交付保证金享低价团费”为卖点,宣称消费者若不要求退还出境游保证金,每半年将获得10%的返利,可当作旅游团费使用,吸引不少人缴纳了高额保证金,但最终旅行社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还。
今年,国内有多家官方媒体都对旅游领域的种种非法集资骗局进行了报道。希望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性和防范意识,不要被这些所谓的“新型”旅游项目迷惑,不贪小便宜,避免吃大亏。天上掉下来的多半是陷阱,不是馅饼!一旦发现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线索,可以向各自所在地的金融监管部门、文旅局、公安局等机构反映、举报。
今年的旅游市场太混乱,骗局太多。请消费者务必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谨记:天上掉下来的多半是陷阱,不是馅饼。
文章来源: 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XGAb4DysVqODhUMFSuRxNA